《熱門族群》機器人大步走 信邦、華晶科擁商機笑開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連接線束廠信邦(3023)及光學影像廠華晶科(3059)挾技術優勢佈局機器人關鍵零組件多年,陸續拿下美國等大廠訂單並開始出貨,成為機器人龐大商機中先行受惠者,其中信邦預估,3年左右機器人相關年營收有機會達50億元到100億元,在買盤力挺下,兩家公司今天盤中股價逆勢走高。
目前信邦攜手轉投資公司正淩(8147),開發出人形機器人產品包括:感測器連接器&線束、訊號傳輸連接器&線束、影像擷取連接器&線束、BMS電池管理系統連接器&線束,以及電池充電連接器&線束等,美國主要的人形機器人廠Figure、Agility Robotics、Tesla、Apptronik等,信邦已拿下3家,可望成為公司未來營運成長新動能。
依據客戶開發進度,以一台機器人約1500美元推估,信邦預期,人形機器人可望於2025年起貢獻業績,2026年開始放量,營收亦將呈現跳躍式成長,預估3年左右機器人相關年營收有機會上看50-100億元。
信邦自結1月合併營收為27.59億元,月增3.99%,年成長1.84%,為歷年同月新高,信邦表示,第1季將優於去年第4季,全年將逐季成長。
華晶科過去幾年以「The Eyes for AIoT」為核心,逐步朝「高階智慧影像解決方案廠」轉型,產品也從過去的數位相機拓展至車載、高階醫療內視鏡、穿戴裝置,甚至是當紅的人形機器人「機器視覺解決方案」;相較於其他光學鏡頭同業多以提供「鏡頭」為主,華晶科在機器人領域聚焦在「機器人演算法」,經過逾8年深耕,華晶科累積龐大的IP及客製化晶片設計能力,透過整合3D感測機器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可以針對客戶不同場景機器人,提供相對應的3D感測鏡頭、AI晶片及演算法,加上華晶科「機器視覺演算法」橫跨高通及Nvidia兩大主流平台,與所羅門(2359)等合作開發 「AI+3D感測解決方案」,獲得多家機器人客戶青睞,除已拿下美系品牌大廠倉儲及物流機器人訂單,並開始出貨,亦有多家客戶積極洽談中。
華晶科表示,公司機器人聚焦美國幾家大公司,目前在手有不少新案子,有望陸續開花結果,機器人相關產品蠻有機會自今年開始放量,為公司營運挹注新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