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股》亞泥首本TNFD報告 總座:與自然共存的永續藍圖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亞泥(1102)今(20)日正式發表首本《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以全球標準TNFD(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框架進行完整分析,透過「LEAP」(Locate定位、Evaluate估計、Assess評估、Prepare準備)評估方法,全面檢視花蓮廠區、礦區以及生態園區的自然關聯和影響。亞泥總經理李坤炎表示,這份報告不但是對亞泥多年來自然保育行動的總體檢,更展現企業對生態共存的堅定使命,亞泥堅信,只有以自然為本的策略,才能引領企業開拓永續未來。
自2020年算起,亞泥已投入超過7億元在自然相關行動,涵蓋生物多樣性復育、植生綠化以及循環經濟等領域,並帶來等值的自然效益。
亞泥強調,會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為基礎,繼續深化生物多樣性政策和復育行動,擴大環境教育資源投入。
亞泥自熟料燒成階段就積極減少碳排放,並於2016年推動「水泥4.0計畫」,以智慧製造技術全面提升生產效率,大幅增加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的使用比例,落實資源再利用和環保效益並行。亞泥是國內唯一每年穩定達成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承諾的水泥企業,藉由科學數據支撐的減碳目標,成為台灣推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力量。
亞泥報告編制過程採用國際最嚴謹標準,包括TNFD框架的LEAP方法、GRI生物多樣性指標以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而且和花蓮東華大學團隊合作,融合科學方法和在地生態復育,深入剖析企業和自然的雙向關係,從自然依賴到生態影響,全面展示學術深度和實務價值。
亞泥除了專注在自然資源管理,更採用IPA(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 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深入進行利害關係人溝通,鑑別出十項自然相關風險和十二項自然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