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擴大管制,「白名單」沒有生產或出口豁免權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BIS)擴大對中國半導體實施進一步的出口管制規定,包括禁止晶圓代工16/14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性能及算力超標的先進邏輯IC禁止出口到中國。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所發布的「白名單」,並沒有生產或出口的豁免,反而是要替美國進行更多盡職調查。
美國BIS最新修訂的出口管制條例(EAR),針對IC設計業者或IDM廠發表Approved IC Designers及Authorized IC Designers名單,其中包括聯發科(2454)、瑞昱(2379)等入列。至於晶圓代工或封測廠則列入Approved “OSAT” Companies名單,台積電(2330)、聯電(2303)、日月光投控(3711)、欣銓(3264)、矽格(6257)等亦在名單中。
由於BIS對中國半導體的管制擴大,市場認為這些半導體廠是「白名單」,可以擁有生產或出口的豁免,但這些都是市場解讀錯誤。業者表示,白名單在接單及生產上沒有豁免權,反而是要替美國BIS進行更多的盡職調查,也就是說,BIS新的管制切分成更多階段,不僅IC設計業者在設計晶片時就要符合美國禁令,晶圓代工廠及封裝廠也要替美國進行管控。
市場上的確看到原本在中國晶圓代工廠或封裝廠的訂單,因美國提高管制層級而開始轉單到台灣,所以市場部份人士在未理解美國BIS最新管制內容情況下,以為列入白名單就是被擁有生產或出口的豁免,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實際情況是,由中國轉出的訂單,若下單到白名單的晶圓代工廠或封裝廠,反而會被調查的更嚴格且更詳細。
此外,美國BIS此次對最終封裝IC的電晶體數量提出具體管制,最終封裝IC預估晶體數量低於300億顆電晶體,或不包含高頻寬記憶體(HBM)的最終封裝IC的預估晶體數量低350億個電晶體(2029年後出口者改為400億個電晶體),才不需要美國BIS核發的出口許可證。所以,列入白名單的晶圓代工廠或封裝廠,是有義務要替美國BIS把關,證明最終封裝IC的電晶體數量。
多數業者指出,晶圓代工廠或封裝測試廠不論有沒有被美國BIS列入白名單,只要符合EAR法規,都可以繼續協助客戶生產。但是,若最終封裝IC屬於EAR所控管的先進邏輯IC,除非符合美國BIS提出的三個例外條件之一,否則晶片業者都要取得BIS的許可證才能辦理出口至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