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美英拒簽聯合聲明 陸有望填補AI領域領導真空

【時報-台北電】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AI(人工智慧)大模型,全球掀起熱議,更為之後召開的巴黎AI行動峰會,成為地緣政治角力話題。由於美英兩國拒簽AI峰會的聯合聲明,分析認為,在華府、倫敦攜手缺席下,中國有望填補其遺留下來的AI領域「領導真空」;而DeepSeek的成功,更讓全球南方看到其能自主研發AI的希望。
巴黎AI行動峰會於2月10~11日舉行,法國、中國、印度等61國簽署巴黎人工智慧宣言,共同發布「關於發展包容、永續的人工智慧,造福人類與地球」聯合聲明,但美國及其盟友英國,拒絕簽署聲明。
南華早報報導,英方以聯合聲明欠缺對全球治理和國家安全有完整敘述和提出解決方法為由拒簽,並強調這不是以美國馬首是瞻,而是出於自身的國家利益。美國則未正式說明拒簽的理由,但代表美方出席的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峰會上批評對AI的過度監管,可能會「扼殺一項變革性產業」。
倫敦大學學院(UCL)教授卡爾(Madeline Carr)指出,由於美國無意簽署聯合聲明,英國基於美英同盟是一項重要價值,只好跟進。她表示,華府拒簽是在玩一場「危險遊戲」,這會讓其他國家趁機填補空缺,並占據主導地位,「而這最有可能符合中國的利益」。
另一方面,出席峰會的中國前副外長傅瑩呼籲,AI全球治理應「超越地緣政治干涉」,並稱「當前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打壓,破壞了全球合作的氛圍。」中國曾於2023年10月發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呼籲各國「無論大小、強弱,無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慧的權利。」
報導指出,在中美AI競爭加劇下,以及隨著DeepSeek的崛起,全球南方對AI發展的樂觀情緒不斷上升,而且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肯亞駐比利時大使恩代莫(Bitange Ndemo)表示,長期以來,英語強權主導科技創新領域,但DeepSeek的出現激勵了當地科學家,「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們可以使用本土語言,開發自己的語言模型」。(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漢驊/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