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DeepSeek對台灣AI產業是短空長多

【時報-台北電】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滿月,全球政經局勢、AI新科技影響都變化急速。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21日相對樂觀指出,台灣憑藉晶片先進的製造技術,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占有舉足輕重地位,展望2025年發展前景依然看好。
即使DeepSeek橫空出世震撼全球,吳東亮也深具信心指出,此一發展對台灣AI產業是「短空長多」,從長遠來說,台灣不只在晶片先進技術占有優勢,更是全球重要的供應鏈,一如手機產品,不論AI軟體如何發展,都需要台灣的製造技術。
雖對前景看好,吳東亮不諱言,美國新政與AI新科技牽動全球政經情勢,產業界對世界秩序重整與資源重分配的狀態,難免感到憂心忡忡,他希望政府能成立國家隊,不要讓企業單打獨鬥。
日前賴總統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吳東亮期盼台灣可透過這個倡議,擴大國際合作,為全球科技與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至於川普新政中「關稅攻勢」,吳東亮認為,關稅是手段之一,對每個國家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達成其目的,不只對台灣,對全球都造成極大的影響,台灣的重點在於如何解決對美貿易逆差。
他對此問題進一步指出,從過去到現在,解決方式不外乎多向美國採買、進口產品;到美國投資,以及分散市場,「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包括歐洲、東南亞都是可考慮的市場,「工具在我們手上,就看如何去做。」
吳東亮引述晶華集團總裁潘思亮的話說,如果台商為因應關稅到美國投資,看似委屈,但若從較積極的角度思考,能化被動為主動到美國投資,其實也是搶占先機,長遠而言並非壞事。
他強調,赴美投資的廠商多是金融業的客戶,彼此了解的情況下,金融業能一同前往美國服務、拓展業務,是非常好的事情。(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譚淑珍/台北報導)